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主题党日|以史映今重国防,联学共建促新思

以史国防,联学共建新思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为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提出了“坚持政治引领、坚持以武止戈、坚持积极进取、坚持统筹兼顾、坚持敢打必胜”这“五个坚持”的军事观和方法论。国防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础,而军事是国防的主要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提出,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

为促进支部党员学习国防知识、强化支部党员的国防安全意识、回顾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军事革命历史,4月26日下午,历史学系博士生第二党支部联合物理学院凝聚态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展了本次支部联学共建活动。此次活动是“先锋计划”中“探源溯流增强文化自信 交流互鉴助推学科发展”主题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红色资源研学和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进一步落实支部党建与学科发展的深度融合。

入馆学习伊始,两个支部的党员共同参观了“兵器陈列”展厅。“兵器陈列”展厅以立体化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部分曾装列于我国人民军队的坦克、战机、战略武器等重要兵器。在展厅中,这些兵器的样态及与其相关的兵器知识、发展历史都以真实、生动的状态呈现在支部党员面前,这引发了两支部党员们的自发学习。在“兵器陈列”展厅的周围,两支部的党员还共同参观了刻画我国近代史上重要革命事件的浮雕,并针对浮雕中记录的历史事件进行了交流与讨论,这使得参与本次支部联学共建活动的党员在本次参观伊始建立了时间层面的“历史感”与关注中国革命史与革命内涵、深入了解人民军队历史的目标,以此作为基础,务求不虚此行。

此后,两个支部的党员分小组参观了“人民军队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展览”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陈列”。这两个展览共同呈现了从1927年南昌起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人民军队投身于革命事业的历史过程。围绕这两个展览的主干内容,两个支部的党员展开了积极讨论,并共同学习了以“抗美援朝精神”为代表的各项革命精神内涵及其本质特征。此外,两个支部的党员们对于展览中陈列的党和军队领导人手书信函、革命志士所使用的武器及以“美国北极熊团旗”为代表的人民军队革命战争战利品等展物兴趣浓厚。在这一过程中,党员们积极结合本专业知识为共建支部的同学答疑解惑,并时常将话题加以延展,在更长的历史时段内讨论关于世界革命历史发展进程与现代新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问题,这较好地实现了支部共建学习的初衷,深化了不同院系、专业党员同学间的联系。

在本次支部联学共建活动的最后,两个支部的党员共同参与了重温入党誓词的活动。践行入党誓词的内容永远是属于每一位党员的责任,因此,这不仅要求各位党员熟读誓词其文,更要求各位党员需时时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在生活中时刻以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自身课业的学习与党性修养的培育,真正做到同无数英勇的革命先烈一般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与此同时,本次支部联学共建活动也使得支部党员对国防、外交与文明交流互鉴等主题有了更新、更深入的认识。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曾做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判断,它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外交政策的稳定与改革开放的蓬勃发展,启发了中华民族文明同世界各民族人民、各个文明开展全方位交流。“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对于冷战结束后数十年间的世界事实上也仍然适用。现如今,尽管世界格局尚未发生猛烈的转变,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特征已悄然而至。针对这一系列的新时代特征,我们的党、国家和人民军队该向何处去?为此,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党和人民军队参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这一光辉而厚重的历史基础上进行了一次阐释,即我们必须以“坚持以武止戈”作为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核心。当今世界上的任何国家、组织或个体都无法接受并承担“冷战思维”回归、世界性联系遭受破坏与不同文明、文化间交流隔绝的严重后果。然而,为使这些现象不会真正发生,对党、国家和人民军队而言,我们必须通过国防力量建设与国防教育普及的基础对此加以保障,只有具备这样的能力,我们才能以此维护国家的稳定、世界的和平共处和文明的交流互鉴。这是来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与本次支部联学共建活动的党员们所得最为深切的感知,也将是党员们对未来共同的期待。